為了迎戰貧富差距、氣候變遷、性別平權等議題,2015年,聯合國啟動「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提出17項全球政府與企業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第15項為「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這項目標的條例與核心精神是什麼?國內外又有哪些實例與反思?
15.1 到西元2020年,依照在國際協定下的義務,確保陸地與內陸淡水生態系統及其服務的保護、恢復及永續使用,尤其是森林、濕地、山脈與旱地。
15.1.1 森林面積佔總土地面積的比例
15.1.2 按照生態系統類型劃分的保護區覆蓋的陸地和淡水生物多樣性重要場所的比例
15.2 到西元2020年,促進落實各種森林的永續管理,禁止森林砍伐,恢復遭到破壞的森林,大幅增加全球的造林與再造林。
15.2.1 永續森林管理的進展
15.3 到西元2030年,對抗沙漠化、恢復惡化的土地與土壤,包括受到沙漠化、乾旱及洪水影響的地區,致力實現沒有土地破壞的世界。
15.3.1 惡化土地佔總土地面積的比例
15.4 到西元2030年,確保山區生態系統的保護,包括其生物多樣性,以提高其容受力,提供攸關永續發展的效益。
15.4.1 山區生物多樣性重要場所保護區覆蓋率
15.4.2 山區綠覆率
15.5 採取緊急且重大的行動減少自然棲息地的破壞,終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到西元2020年,保護及預防瀕危物種的絕種。
15.5.1 紅色名錄指數(Red List Index)
15.6 確保基因資源使用所產生的利益得到公平公正的分享,促進基因資源使用的適當管道,例如國際協定。
15.6.1 已經通過立法、行政和政策框架確保公正和公平分享利益的國家數量
15.7 採取緊急行動終止受保護動植物物種遭到盜獵與販賣,並解決非法野生動物產品的供需。
15.7.1 被偷獵或非法販賣的野生動物的比例(同 15.C.1)
15.8 到西元2020年,採取措施以避免及大幅減少外來侵入物種對陸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並控管或消滅優先物種。
15.8.1 通過相關國家立法並充分資助預防或控制外來侵入物種的國家比例
15.9 到西元2020年,將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價值觀納入國家與地方的規劃、發展流程與脫貧策略中。
15.9.1 根據「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2」確定的國家目標取得進展
15.A 動員並大幅增加來自各個地方的財政資源,以保護及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
15.A.1 關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和永續利用的官方發展援助和公共支出(同 15.B.1)
15.B 動員來自各地及各層級的重要資源,為永續森林管理提供財政支援,並提供適當的獎勵誘因給發展中國家改善永續森林管理,包括保護及造林。
15.B.1 關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和永續使用的官方發展援助和公共支出(同 15.A.1)
15.C 加強全球支持打擊盜獵及販賣受保護物種的努力,包括提高地方社區的容受力,以追求永續發展的謀生機會。
15.C.1 被偷獵或非法販賣的野生動物的比例(同 15.7.1)
文章來源:SDGs 目標15|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